虚拟资产监管新时代:VASP专法全解析——银行可发稳定币、违法重罚无上限

Posted by KDY 加密行情与 Web3 指南 on September 5, 2025

监管风暴来袭:金管会正式公开VASP专法草案

上月,金融服务监督管理委员会(下称“金管会”)召开史上最大规模的 虚拟资产业务提供者(VASP) 公听会,长达七十页的草案披露未来监管全景:从“银行可合法发行稳定币”到“最高十年刑期”的最严格罚则,一场针对加密货币与虚拟资产的法律革命正式拉开帷幕。

关键词:虚拟资产、稳定币、VASP专法、监管合规、加密货币市场

银行稳币合法化:三大铁律一次看

金管会罕见地对“稳定币”做出明确规定,未来只要符合以下三点,可直接由银行出面发行:

  1. 先取得“双证”
    • 必须先向央行金管会分别提出申请,取得特许执照。
  2. 准备金“落地”台湾
    • 必须用等值新台币或美元存放于台灣境内银行,并提供实时第三方审计报告,确保“1:1”兑换义务。
  3. 资产强制隔离
    • 准备金必须与发行银行自有资产分账管理,一旦银行破产,投资人资金可优先追回。

尽管政策方向明朗,但业内仍有两大担忧:

  • 国际接受度。目前USDT、USDC已形成美元稳定币的垄断格局,台灣银行发行的美元稳币能否获得交易所支持仍是未知数。
  • 资产类型受限。草案仅允许挂钩法币,黄金、债券等资产被排除在外,“黄金稳定币”“国债稳定币”若未来出现,是否会被认定为非法?业界呼吁纳入多元资产以提高竞争力。

👉 想抢先布局虚拟资产交易?这里有最完整的市场动态与策略。

史上最硬罚则:一张图看懂违法成本

违规行为 刑事处罚上限 经济罚锾上限 备注
诈欺、操纵市场 10 年有期徒刑 2 亿元 累犯刑期加倍
无照经营VASP 7 年有期徒刑 1 亿元 可并科罚金
挪用客户资产 5 年有期徒刑 5,000 万元 附带赔偿投资者损失
内部控制缺失 —— 30 万–600 万元 按公司规模累进处罚

金管会强调,所有国际主流稳定币(USDT、USDC 等)仍需通过“在台代理机构”完成登记才可在交易所流通;若以“稳定币”名义私自发行,立即入刑。草案同时引入“吹哨人保护条款”,鼓励员工主动向监管机关举报内部违法活动,举报奖金高达罚金 5%。

15 个月过渡期:企业必须完成三件事

  1. 第 1–6 个月:提交许可申请
    任何已展开虚拟资产业务的主体,须在法条生效后六个月内补交经营计划、合规手册及风控报告。
  2. 第 7–15 个月:完成实收资本到位
    平台最低实收资本将分阶段提高至 5 亿新台币,并引入“客户资金信托”机制。
  3. 持续合规审查
    金管会将联合数发部、经济部及警政署,建立“虚拟资产联合纳管平台”,实时监控资金流向与交易异常。

👉 把握过渡期红利!了解如何在审核开始前优化业务架构。

FAQ:关于VASP专法最常见的问题一次讲清

Q1:个人持有的USDT会被要求申报或缴税吗?
A:草案目前仅规范平台,个人钱包不在监管范围内,但申报与缴税仍需依现行税法办理,未来若通过“虚拟资产资本利得税条例”,才需正式报税。

Q2:银行发行的稳定币能在海外交易所直接交易吗?
A:需看该平台是否愿意收录。台湾境内交易所须通过牌照申请,海外平台则须设立子公司或在台代理。

Q3:黄金稳定币是否完全没机会?
A:除非修法扩大资产挂钩类别,现阶段将被视为“未经授权之虚拟券”。业界正在推动“沙盒条款”,允许个别业者在受控环境试推出黄金锚定产品。

Q4:若已有国外MSB牌照,是否等同豁免?
A:仍须申请台湾本地执照,金管会强调“岛内优先,国际互惠”,不外挂任何形式的监管套利。

Q5:初创VASP实收资本不足5亿怎么办?
A:可在过渡期先成立“虚拟资产经纪商”子类别,门槛降至1亿元,但在未达标前不得提供法币通道。

Q6:未来平台可否直接在台湾进行IEO?
A:可视为有价证券发行的分支业务,须走证券型代币STO程序并额外向证交所备案。

市场展望:接轨国际、吸引合规资本

随着15个月倒计时启动,业界普遍认为台湾将形成“合规—流动性”双重护城河:

  • 法人资金回流:大型机构看好法遵完整的环境,把原本流向星马的资金迁回岛内交易所。
  • DeFi 与 CeFi 融合:银行级稳定币的诞生,可为借贷、DEX、NFT 市场提供低波动交易媒介,走出台湾特色的 Web3 生态。

不过,VASP专法的真正落地仍需立法院三读通过。金管会透露,已邀请立法院财政及经济委员会进行专场简报,目标在下一立院会期完成立法。若草案如期生效,2025 年底即可看到首批持牌交易平台上架银行稳定币,届时台湾虚拟资产市场将从“灰色江湖”迈向“阳关大道”。